• 文号
  • 索引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以往年度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鲁山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3-01-28         浏览次数:

关于鲁山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鲁山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鲁山县财政局局长    贾源培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鲁山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税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旅游立县,加速崛起”为统揽,以“省内进位次、市内增比重”为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积极作为,财政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968万元,为预算的100.9%,比上年增收5768万元,增长14%。收入总量在全省108个县市排名中位居36位,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83%,与上年持平。

分级收入完成情况

县级完成38525万元,占年预算40780万元的94.5%;

乡级完成8443万元,占年预算5776万元的146.2%。

分部门完成情况

国税部门完成5289万元,为预算的67.8%,比上年增收383万元,增长7.8%,占一般预算收入的11.3%;

地税部门完成14228万元,为预算的61.4%,比上年减收5934万元,下降29.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30.3%;

财政部门完成27451万元,为预算的176.3%,比上年增收11319万元,增长70.2%,占一般预算收入的58.4%;

分项目完成情况

全县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3471万元,占预算的97.8%,增收4239万元,增长14.5%。其中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6077万元,减收690万元,下降4.1%。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3%。

全县非税收入完成13497万元,占预算的109.4%,增收1529万元,增长12.8%。

●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0369万元,比上年增支17000万元,增长12.7%,支出总量在全市12个县市区排名第2位。年初县人代会批准的一般预算支出为83515万元,执行中,加超收收入412万元、上级新增财力补助19853万元、上级专项补助4712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76万元、上年结转9212万元等安排76875万元,调整后支出预算为160390万元,实际支出为调整预算的93.8%。

分级完成情况

县本级支出136682万元,比上年增支15045万元,增长12.4%

乡级支出13687万元,比上年增支1955万元,增长16.7%

分类完成情况

工资福利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人员支出71020万元,占总支出的47.2%;

商品和服务支出23025万元,占总支出的15.3%;

专项支出47143万元,占总支出的31.4%;

非税收入(不含政府性基金)安排的支出和政策性列支9181万元,占总支出的6.1%。

●法定支出完成情况

教育29999万元,增长13.1%。

科学技术1480万元,增长0.75%。

农林水事务14755万元, 增长6.8%(按可比口径)。

2、基金预算

201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3930万元,比上年减收8849万元,下降38.8%;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2469万元,比上年减支8397万元,下降27.2%,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区征地和拆迁补偿、缴纳土地上报费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坚持把争取上级补助作为工作重点,全年争取各类资金68794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1396万元,专项追加补助4712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276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与财力不足的矛盾。

需要说明的是,2010年财政收支决算正在汇编,待与上级结算后,再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1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旅游开发工作步伐不断加快

旅游宣传力度持续加大,景区知名度明显提高。安排资金857万元,用于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宣传和形象推介,支持“中国温泉之乡”、尧山5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创建。筹措资金192万元,支持开展景区错峰免门票活动,增强景区吸引力,着力打造“山、佛、汤”三位一体旅游胜地。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旅游网络。拨付资金867万元,用于旅游景区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拨付资金366万元,支持旅游沿线重点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尧山景区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构建方便快捷、环境优美的旅游交通网络。

2、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落实惠农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发放种粮农民“双补”资金3351万元,补贴农户19余万户。筹措良种补贴资金1022万元,支持优质小麦、水稻和玉米生产;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775万元,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众生活困难。安排资金860万元,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落实资金130万元,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试点工作。安排资金534万元,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受益家庭人口17715人。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发展。投入资金3049万元,加快农村道路、桥涵建设,强化道路养护,发挥项目社会效益。拨付资金2581万元,完成75个整体推进村规划建设。落实资金2618万元,支持6个中心镇和22个示范村建设。拨付资金1991万元,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投入资金300万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拨付资金568万元,支持沼气服务网点和户用沼气建设。安排资金344万元,支持深山独居、散居群众220957人移民搬迁。

加大农村财政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筹措资金1315万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筹措资金1748万元,用于彭河水库溢洪道修复、小型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整合资金1014万元,用于扶贫贴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动植物疫情防治等,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拨付1763万元,支持森林植被恢复、造林和护林防火。

3、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筹措资金8377万元,支持产业聚集区征地和拆迁补偿,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260万元,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及宣传。

●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入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当年抵扣增值税17572万元、落实退税1466万元,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筹措资金1300万元,支持园区中小企业发展和增强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安排资金214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工作。

4、城镇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目标,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安排专项资金2073万元,用于花园路南段、中心公园、冶铁遗址公园、光明路以及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资金439万元,美化城区环境。拨付资金129万元,支持城管体制改革。拨付资金161万元,用于城区发展规划编制、人民路铁路立交桥勘察设计和乡(镇)发展规划编制。筹措资金681万元,支持游园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支持节能减排,推进环境治理。争取资金1650万元,重点支持天瑞旅游发展公司地热(太阳能)资源循环利用。筹措资金316万元,支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落实资金350万元,用于利民污水处理厂后续工程建设。安排资金90万元,用于有色汇源铝业公司减排治污。拨付资金154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争取资金790万元,支持尧山营盘沟泥石流应急勘察治理。

5、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

●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教育部门绩效工资改革,调整教师工资保障水平。安排资金6081万元,为全县8.6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提供免费国家课程教科书,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使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标准。筹措资金719万元,落实特岗教师工资。安排资金1400万元,解决历史拖欠教师工资。拨付资金1435万元,基本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落实资金211万元,开展普通高中贫困生救助,救助学生4215人次。安排资金27.59万元,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资助困难学生2397人次。筹措资金1939万元,支持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危房改造。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重点高中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社会保障机制日趋完善。投入资金467万元,支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2174人。落实财政贴息102万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150万元,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就业或自主创业。拨付资金174万元,妥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安排资金1685万元,解决复退军人和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筹措农村低保资金2708万元,为保障对象发放生活补助,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62元。拨付资金1613万元,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需要,月均补差标准提高到146元。筹措救灾资金1598万元,支持受灾群众倒房重建,解决基本生活。拨付资金8643万元,及时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离退休费和生活补贴。筹集资金8383万元,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拨付资金795万元,按照“分类施保、应保尽保”的要求,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由年人均2000元提高到2200元。筹集资金2500万元,用于住房公积金缴纳、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贴发放。

●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筹措资金11435万元,支持健全医疗保险机制,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6%;全年支付医疗补偿资金9614万元,107.8万人次享受到医改实惠。筹集资金497万元,为城乡贫困居民提供医疗救助。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落实资金3603万元,支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基层卫生院(卫生所)建设,实施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足口病、艾滋病救治救助、结核病防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拨付资金760万元,解决离休荣军人员医疗费。

●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拨付资金742万元,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成1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电影放映、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农家书屋、舞台艺术送农民和图书、文化设备购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加快平安鲁山建设。深化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改革,加大政法机关装备及办案经费保障力度,拨付资金5730万元,用于公检法司机关技术装备、改善基层办案条件和办案经费补助。筹集资金2141万元,解决“三会一部”债权收购及储户兑付。拨付资金580万元,支持信访及维稳工作深入开展。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安排资金2215万元,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离职村干部给予生活补助,增加村级公益性支出。拨付资金640万元,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6、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增加政府投入,促进投资和社会消费。会同各级各部门积极研究政策,抢抓机遇,争取资金,当年争取上级投资11710万元,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276万元,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落实家电下乡补贴1860万元,补贴各类家电68972台(件);发放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988万元,补贴车辆1.33万台(辆),促进了社会消费。

●支持企业发展,培植涵养财源。安排企业技术改造资金1350万元,支持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改造。争取资金606万元,支持方圆碳素专利申请和奔宝皮件、宏昌五金、迷王制衣等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

7、深化管理改革,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和财力可能”预算编制体系,坚持有保有压、量入为出原则,优先安排人员经费,保障重点,压缩一般。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预算调整,提高部门预算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合理安排偿债资金,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实施激励型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分类分档、核定收支基数、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支出管理,提高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积极性。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单一账户管理,全年支付资金达9.2亿元。规范财政投资评审程序,扩大评审范围,完成317个建设项目评审,总额达5.4亿元,审减资金7253万元。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实现政府采购总额2.95亿元,节约资金3088万元。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处置行为。

●加强财政监督。以强化基础为抓手,构筑“管理制度化、运行规范化、监督经常化、收支公开化”工作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实施“村财乡管”。开展建设工程领域、“小金库”和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治理活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增强预算安排、执行和决算的透明度。

各位代表,2010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 “十一五”期间我县财政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五年来,财政工作始终注重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财政绩效,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

财政收支增速与规模实现新突破2010年末,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亿元,是“十五”末1.45亿元的3.24倍,年均递增26.5%,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翻一番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5亿元,是“十五”末4.9亿元的3.1倍,年均递增25.1%。各级各部门抓住政策机遇,大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年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5.9亿元,年均增长25.4%,有效缓解了我县财力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民生领域得到较好保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全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文化和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6.5亿元,认真落实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村中小学校“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完善城乡居民低保、中等职业(高中)贫困生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经济发展成果。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累计投入农村生产生活资金9.3亿元,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实施了整村推进,加快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步伐。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7.5亿元,城区道路、照明、绿化、卫生环境不断改善,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各位代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县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财政状况虽然发生了明显改善,但财政收入增速趋缓,政策性增支因素不断增多,政府债务负担沉重,收支矛盾仍较为突出,主要是支柱财源较少,财源结构不够合理,新税源尚未形成有效支撑,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收入质量有待提高;人均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预算定额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支出结构仍需调整;财政监督体制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监督力度亟需加强;政府公共投资项目评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需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已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一)2011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县中心任务,大力实施“旅游立县、生态建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战略,落实“省内进位次、市内增比重”要求,以组织收入为主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支持“产业聚集区、电力协调发展区、城南新区、旅游产业园区、航空产业园区和农业产业示范区”六区建设,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财政管理改革创新,加快财政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为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和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提供财力保障。

(二)2011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原则

●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合理安排收入计划。

●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科学安排各项支出。足额安排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支出,落实“十大实事”、新农村建设等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教育、科技、农业支出按法定要求安排。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和公共安全等支出。加大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投入。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开支,勤俭办一切事业。

●统筹安排一般预算财力、各项非税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财政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1、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0725万元,增长8%(比上年实际完成,下同)。

●税收收入安排37283万元,增长17.1%,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3.5%。其中增值税6520万元,增长40%;营业税9573万元,增长10.3%,企业所得税3295万元,增长179.7%

●非税收入安排13442万元,下降0.4%

●分部门收入安排情况为:国税部门7800万元,增长47.5%;地税部门30483万元,增长63.4%(按可比口径);财政部门12442万元,下降3%(按可比口径)。

2、全县一般预算财力支出安排98490万元,增长17.9%。

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725万元,加返还性收入223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0287万元,减上解支出4756万元,全县一般预算财力为98490万元,全部安排支出。其中:县级安排88065万元,增长19.1%;乡级安排10425万元,增长8.9%。主要支出项目为:

农林水事务4678万元,增长21.2%,主要是提高了村级经费保障水平;

教育24418万元,增长37.2%,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

科学技术1228万元,增长6.9%,按法定要求安排;

社会保障和就业13431万元,增长20.4%,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

医疗卫生7283万元,增长26.5%,主要是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

公共安全4538万元,增长32.7%,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政法专款;

文化体育与传媒781万元,增长23.6%,主要是落实农家书屋、电影放映等多项优惠政策地方配套;

节能环保845万元,增长8.1%

为提高年初预算的完整性,按照上级财政和县人大的要求,从2011年起把上级财政提前告知转移支付补助数和结余结转资金列入年初预算。2011年,一般预算财力支出98490万元,加上级提前告知追加拨款17752万元和上年结余结转等,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126263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2011年新增财力按要求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民生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其他项目支出大体维持上年水平,支出盘子打的很满,执行中将从紧把握。

三、2011年财政工作重点

为圆满完成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在2011年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继续落实扩大内需政策。落实调节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促进增加农民收入。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继续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居民消费。

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公共投资和政府债券,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促使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领域。

落实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承接产业转移。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主题功能区战略规划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切实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落实鼓励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财税政策,吸引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落户鲁山。支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管理,集中资金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继续支持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

实施项目带动,积极涵养税源。把争取资金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争取新上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培育循环型经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新的产业框架。围绕农业发展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三)加速旅游开发进程,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加大旅游宣传投入,着力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安排旅游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旅游宣传推介,逐步建立旅游宣传新格局。继续支持中国“温泉之乡”创建和旅游景区创A工作,提升景区文化内涵,着力打造“拜大佛、游尧山、浴温泉”形象品牌。

全面提高旅游承接能力。认真落实旅游服务业税收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建设高档次、高品位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承接能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立足资源优势,抓住省政府建设生态功能区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发展资金,加强景区内、旅游沿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配套设施,增强景区服务功能。开展旅游沿线综合整治,创建优美旅游环境。

(四)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继续落实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种粮农民“双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惠农补贴政策。继续通过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粮食增产。支持小型农田水利、灌区配套改造等,支持小流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推广,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市场化程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食用菌生产、畜牧养殖、荒山开发传统优势产业,支持发展观光农业、特色林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支持蔬菜基地建设,做好“菜篮子”工程。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县乡村道路、安全饮水、户用沼气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整合涉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向中心村倾斜。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五)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创建优美人居环境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拆迁补偿机制,加快老城区升级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推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安排专项资金,重点保障钢厂路北段、光明路、花园路柳营桥、中心公园、冶铁遗址生态园建设,改造瓜果蔬菜市场,支持西穆路北段改建,完成一批街头游园、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益设施,推进人民路铁路立交桥和墨公路铁路桥涵扩宽改造工程建设。加快背街小巷治理和综合市场、环卫设施、生态工程建设。支持沙河城区段综合治理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区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场配套工程和中心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城市卫生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支持“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全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加快中心村镇建设。围绕6个中心乡镇、21个中心村整体规划,积极争取扶持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大力支持中心镇、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村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群众向中心村镇聚集。

(六)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落实积极的再就业政策。落实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管理机制,落实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支持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两基”成果,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深化绩效工资改革,确保教师工资和离退休费及时足额发放,提高保障水平。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按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强化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教学条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支持重点高中建设。努力解决教师工资遗留问题。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将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困难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做好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防治。支持重点医院、中心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开展艾滋病救治救助工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继续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全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标准,逐步扩大临时救助覆盖面。妥善解决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生活问题。支持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支持棚户区(工矿区)改造。

●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实施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平安鲁山建设。完善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政法机关技术装备和办案经费,改善政法部门装备和办公办案条件。加大信访经费保障力度,努力解决疑难信访问题。支持解决涉法涉诉案件。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查和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七)加强财政管理,提高理财水平

●强化收入征管。强化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主渠道作用,调整收入结构,提高税收比重。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加强对收入的组织协调,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努力做到依率计征,应收尽收。完善非税收入收缴机制,将预算外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严格支出管理。严格预算约束,控制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定额维持上年水平。公务购车、接待、会议、出国等实行零增长。强化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加快支出进度。上年结转资金、上级提前下达资金全部安排支出。财政超收收入、新增转移支付资金安排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投资评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

●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组织收入的职责。建立严格的收入考评机制,加大奖惩力度,调动各级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办事处)、部门,责任到人,建立完善“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制度保障、信息支撑”协税护税新格局。

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事前审核、事中跟踪、事后检查评估的监督机制,运用自查、专项检查等手段,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到哪里。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建立评价结果运用与财政资金分配相衔接新机制。推进预算公开,促进科学理财。严格预算约束,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增强预算编制、执行、决算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顺利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鲁山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