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复查验收】鲁山县是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每两年复查验收一次,国家科技部对鲁山县科技进步工作进行复查验收。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科技局协调组织全县30余个相关单位和乡(镇)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相关材料和数据上报省科技厅,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的复查验收工作。
【高新技术产业】共组织上报了18个科技项目,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12项市级科技攻关项目。获批上级科技攻关项目5项,总资金达53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申报了市级科技进步奖、市级校企合作项目、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帮助航星公司争取国家创新基金70万元,这些努力为鲁山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防震减灾】为做好全县的防震减灾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举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发放宣传资料2800余份,展出版面19块,出动车辆30余台(次),广泛宣传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并配合上级地震部门对全县的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进行安全性评价,确保工程建设的地震安全。建立了平顶山市第一家温泉观测点,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县地震局被省地震局评为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筹备制定了新的地震应急预案,加大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配合县防空办做好了学校开展防震减灾演练、自救互救演练和科普知识考试;加强了地震执法力度,对全县重点工程要求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安全性评价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强了全县地震宏观观测点的建设,分别在瀼河乡、梁洼镇、赵村乡、辛集乡、仓头乡建立了5个地震观测点,地震宏观观测点的设立对推进鲁山县防震减灾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根据鲁山县实际情况,在各企事业单位设立了专利管理员、科技联络员及通讯员;对全县拟申请专利、已申请专利、已授权专利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进行回访、服务和宣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通过“4·26”世界知识日和4月份的知识产权宣传周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宣传,从而提升了鲁山县的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2011年全县申请专利91项。2012年,抓好了规模以上企业的专利申请工作。先后深入产业集聚区进行实地调研,发掘技术创新点,同时邀请具有专利代理资质的郑州科维专利机构来我县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和指导,引导企业积极做好专利申请工作。其次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知识产权周”宣传活动,与市局及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街头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截止11月底全县共申请专利105件。
【科普宣传与科技下乡】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普宣传活动125余次,受益群众达70000人(次);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达1500人(次);举办专题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期,送科技图书1.5万册,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全县有95%以上的农户家庭中至少掌握了1—2项适用增产技术,成效显著。2012年,举办了“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5·12”防震减灾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大型科技活动24次,出动宣传车30余辆,设置咨询台60多个,展出版面8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20条,发放科技图书2500余册,发放科技知识宣传单1.8万余份。先后聘请了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及县里农业、林业等方面的技术专家开展科技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人员41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农业科技】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通过每年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和实用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取得新成效。全县累计推广各类农业实用增产增收新技术100余项,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2012年,组织上报了16项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实施了5个市级科技项目,申报了2个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和示范推广了20多个新品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活力。
气象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气象局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深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业务层面不断扩展,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完成了自动气象站的改造和设备安装,先后在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安装和升级了区域气象站,其中,四要素气象站4个,六要素气象站3个,单要素雨量站24个;建设自动土壤水分站1个;在蔬菜生产基地张良镇建设多功能气象站1个;安装了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县级预报服务平台、短时临近业务系统,micaps系统进行了升级、省市县视频会商系统投入使用,通过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和站网的建设,气象资料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鲁山县首座自建乡镇多功能气象站在张良辛家庄多功能气象站建设完毕,投入业务运行,该项目已安装四要素气象站、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和人影设备。另外通过自建和合作方式,先后和邮政局、移动公司、畜牧局等单位洽谈合作,共建成了10个电子显示屏,6个预警大喇叭和6个气象信息服务站,增添了气象服务的新途径,提高了预警信息的发布面。【气象预警信息发布】通过鲁山主流媒体发布天气预报。在《鲁山简报》、鲁山电视台刊登、播报鲁山县及各重要风景名胜区天气预报;每周一制作农业气象周报100多份,专人送达县委、县政府及四大班子领导、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土地局、教育局和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同时,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制作《重要气象预报》和《专题天气预报》,并针对服务对象专人送达,重大气象信息、灾害天气预报等局领导亲自给县领导汇报;县气象局依托省局、市局手机短信平台建成了县局决策服务、气象信息员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转折、关键时期气象信息以及重大活动期间天气预报,每年汛期、三夏、森林防火等重要季节,与水利、农机、林业、国土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包括天气预报在内的综合服务信息;建立了全县乡镇气象信息员手机数据库,汛期免费为其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及时发布了春播、汛期天气趋势专题预报;围绕关键农事季节,开展了农业气象情报、专题分析等信息服务;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开通了“12121”自动电话答询。遇到重要天气过程,重大灾害天气发生时,值班人员必须首先电话向县委办、政府办、应急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相关乡(镇)进行电话服务;对全县559个行政村支书,各村大学生村官信息员队伍进行动态管理,与组织部一起培训,重大灾害天气时信息及时发送他们手中,通过他们加大气象信息覆盖范围,并反馈灾情;利用农机、畜牧、农业等部门的优势资源,共建信息服务站、共同发布为农服务信息,加大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为农服务作用。
【部门联动,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局先后与国土资源局、邮政局和移动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林业局、农业局、农机局开展部门会商,协调如何做好气象防灾工作,共同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防御,确保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落实到位,同时加强资源共享,各部门收集到的灾情信息及时通报,共同组织灾情调查,形成日常工作机制。
【打好基础,提高业务质量】一是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通过前期宣传、政府下文和与乡镇协调,已开展试点工作。二是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和加强气象信息员管理。将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气象信息员管理,保证全县每个行政村有两名气象信息员,主要是该村的大学生村官和该支书,保证了气象预警信息的及时性。三是由政府统一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逐步实现我县气象灾害防治规范化。四是完成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五是局机关严格按照气象规范和各类业务技术规定,加强值班,对各类气象技术装备进行了检查,确保记录“三性”。记录纳入业务考核,基础业务模式全面转换。六是新建3个六要素自动区域气象站和10个单雨量自动雨量站,气象监控能力不断加强。气象预警大喇叭和显示屏纳入业务流程,预警发布渠道逐步拓宽,预警能力有效提高。七是通过业务知识培训,细化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业务质量,全年没有出现业务错情,业务报表全部合格。八是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完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以政府文件形式明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明确相关单位职责。
【气象服务】每天07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天气预报到乡镇电子显示屏和乡(镇)信息员;17时及时向电视台发布短期天气预报;每周一向县委、县政府等领导机构发布一周天气预报48份,定期发布中长期天气预报、及时发布汛期天气预报、高考天气预报、重大节日天气预报,不定期向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公众通过纸质、手机短信、“12121”等不同渠道发布临时预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给政府决策做参谋。
【人工影响天气】县政府重新调整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气象局,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指挥系统,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2011—2012年鲁山县小麦生长都受到了连续干旱影响,特别是对鲁山这个森林大县来说,防火任务十分严峻,为了保证夏粮丰收和旅游大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气象局切实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和旱情监测。值班人员密切监视天气变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改善鲁山生态环境、森林防火、水库蓄水、夏播秋种提供优质服务。2011年实施人工增雨7次,2012年2次,为农业生产、森林防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气象保障。
【防雷执法】县政府审批服务中心设立气象窗口,规范防雷图纸审批工作。气象局主要对全县范围内开展防雷执法、防雷检测、防雷工程和雷电科普宣传等工作。